校报江鸿老师近日亲自来电,告知明年是师院四十周年校庆,邀小伙伴们写点心声,谈点感悟,说点体会。得令后,任务就一直挂在心中,会上、途中、车上,一直在琢磨写点啥好,既不能违诺,更不能敷衍,至少要有真性情,或能让师弟师妹们有点小收获,不枉这份恩宠。 于是就开始搜索记忆,迫使自己回到20年前那些琐碎,以及在校时风风火火那些光影,尤其和蔼可亲的老师们关怀我们的点滴。 如果说人生中第一份自信来自哪里,我得感谢师院读书时的班主任任志萍老师。当时班上30多号人,上课第一天任老师安排大家去美术系仓库搬教材,凭着高中时当过班长的一丁点经验,搬书时协助老师对同学们作了一些分工和安排,小小地体现了一下组织能力,没想到在接下来的班干部选拔中,在大家相互皆不熟悉的背景下,任老师让我担任班长,由此开始了自己有意识强化协调、沟通、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时至今日,虽然在任老师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早已忘却,但对我而言,确是实实在在的肯定、鞭策和信心培养,到今天依然在深刻影响着我敢于去挑战、尝试和展现自己。 如果说人生中第一份对文字的珍视和喜爱,或者对文字的敏锐来自哪里,我得感谢校报的编辑老师。高中时对文字的喜欢,朦朦胧胧顶多算是应试教育之下憋出来的无奈。到师院后,看到一篇篇的优美散文、诗歌、通讯、新闻不断出现在校报上,确是心痒痒的,学中文不发表文章不见作品,这是说不过去的,于是通过师兄引荐,考试通过后,在不大明亮甚至显得局促的梅庄阁楼上的校报编辑室,从选题策划、采访分配、新闻常识、编辑规范,从一篇小新闻到校级大通讯再到对校领导的专访等,一点一滴累积起了对文字的喜好和对新闻事件的敏锐,这种能力今天依然受用。 在校几年,忘不了教我们新闻写作的王开志老师在书法、作文上的指导和教诲,忘不了在课堂上把我初写的一篇通讯作为反面教材分析的生动场面,这也促成了自己直到今日做任何事情务必精益求精、追求深度和专业的要求和习惯;忘不了雷业鸿老师对我课外写那些青涩散文诗歌的教诲和指正,其语重心长记忆犹新;忘不了当年中文系梁治造书记对我们这批系上活跃分子的特殊照顾,尤其对我们青春年少在校谈恋爱时看到后微笑而过的宽容,那份对青春年少小朋友的理解和保护至今不禁莞尔。 还有我们当年进校时,佘万斌部长刚到中文系不久,作为系上辅导员我们年龄相差应不大,忘不了在他靠近足球场边宿舍里一起烧水洗衣吃泡面的有趣场景。 当20年后的今天回首这些零碎的记忆,回头书写这些肤浅文字的时候,这份心情远非当年求学时可以想见。在那些青春年华时,对前途是迷茫的,对未来是无知的,对道路是盲从的,完全无法预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但也只能裹挟在熙攘的求学队伍中去寻找一份安慰和匆忙,获得一份认同,储备一份也许可能派上用场的专业。 今天回首那些年华,有收获,有感动,有期待,但也有好多求学时代无法回避的无奈、无助、无知和彷徨。那时候,可以因为满脸青春痘找一堆理由去向班主任请假,也可以因为离家太远而假期留校一睡就是整天;那时候,因毕业在即常常去师院附近的人才市场寻觅一份可能的工作争取能留在这座熟悉的城市;那时候,经济窘迫得只能去河边唱一元一首的卡拉OK,只有这种水平的消费才能成为唯一奢侈的享受以宣泄青春多余的能量;那时候,一有空就去师院对面的太阳岛月亮岛玩还坐到大佛脚上,在满地竹从满地鹅卵石的河滩上一疯就是大半天;那时候,海棠公园的矮山是要去经常爬的,老公园旁边的豆腐脑兜里一有点钱就要去改善下伙食,还有涵春门附近最正宗那家卖烧麦的店,直到今天每次出差都要让司机绕过去吃一顿。 一晃就20年,工作忙碌之余我会抽时间去浏览学校的官网和文新学院的新闻,陆续看到班主任当院长了,江源老师、雷业鸿老师、梁书记、赵主任等都退休了。知道了梅庄梅景早已不再,一百零八阶也已成追忆,新的教学楼鳞次栉比。若我现在回去一个人独自转转,估计早已分不到方向。学校变化大,历史和时代使然,担当和责任使然,祝福母校。 毕业这些年,陆续在川大完成了新闻学本科,参加了全国联考并先后完成了川大工商管理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学习,也辅修了总裁班的所有课程,年初受邀担任四川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创建了集团旗下的几家公司,分管了一大堆各项业务,管理了几百号人,正按自我初心一直在路上。 回首这些文字,满满都是对师院、对老师们的真诚回顾和感恩情怀。回首离校后走过的道路,确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总结的地方,这些故事或能激发一点灵感,或能帮师弟师妹们明白外面的世界该补一些什么课。在工作和管理中,我常对团队说,心比天高的结果一定是命比纸薄。同样,如果一个人的成功是偶然,他的失败一定是必然;还有,在学校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是成功的一半。我还说,青年时代仰望星空很重要,但在个人时间精力的分配中5%已足够了,剩下的95%该用来脚踏实地。对未来既不要太悲观,也不要太虚妄,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实和稳健最重要。 大学时代,专业的学习之余应多参加社团、班级和学校的大小活动,一些人从中受益匪浅,一些人只能看看热闹;一些人在此阶段锻炼了胆识,强化了沟通,建立了人脉,学到了知识,但另一些人除了谈几年朋友逛几年校园或勉强完成学业外,无所收获,最后被匆匆卷入社会而成为就业大军中的一员。 三四年前,我为文新学院提供了师弟师妹们的实习基地,来来往往至今仍留下的无一不是性情坚韧、目标明确、脚踏实地的人,而且表现愈加优秀。大学这个平台,也许和时间类似,对每个人看似公平,但若任尔所性随波逐流,可能得到的往往是不公平,因为人人都有不一样的付出。在管理中我常借用一句话,管理之难,难于人心的复杂性。事实亦如此,人心人性是我们身边最复杂的两个东西,没人想得透也没人猜得透。正因如此,那些有担当的人,不会犹豫和怀疑,更不会浪费时间去见证别人的成功。唯有管好自己、改变自己,才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再次感恩并提前祝福母校40年校庆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