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讲坛 >> 正文

【对标竞进 争创一流】特教学院召开特殊儿童昆虫心理疗愈研讨会

  • 浏览量:
  • 日期:23-06-04 13:33
  • 作者:杨思雨
  • 来源:特殊教育学院、康复学院
  • 审核人:张梅

本网讯(文/杨思雨 图/文灿)6月1日下午,特殊教育学院邀请生命科学学院和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专家,线上线下结合开展了主题为“特殊儿童昆虫心理疗愈”研讨会。研讨会由特教学院院长张梅主持。

张梅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目的进行介绍,她说此次研讨会是为了积极响应我校“融合发展”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结合教育部新农科项目《学科交叉融合与校企合作推动的昆虫创意人才培养探索实践》和新文科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特殊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加强培养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人才,努力创建特色产业学院的工作实际而召开的,并对清华大学童松博士后、呼奂老师、陈绚老师,乐山市精神病医院院长徐霞,生命科学学院昆虫专家曹成全教授的参加表示热烈欢迎。

研讨会上曹成全指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有重大意义,是一次学科交叉的思维碰撞。这次研讨会有幸邀请到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专家来共同探讨昆虫对于特需人群的积极作用,有可能是国内首个专题探讨了在积极心理学支持下昆虫对特殊人群干预手段、干预效果研究的可行性,相信对参会师生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接着,他对昆虫的特点进行了介绍,比如昆虫形态各异、声音独特、各有特性等,认为昆虫在特殊儿童的情绪管理、行为干预、教学康复辅具等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他希望能成立一个针对特殊儿童的昆虫心理治疗室,在论文、专利、产品甚至产业方面可以进行探索。

徐霞给与会人员介绍心理干预方法的进展,她提到每年10-18岁出现心理问题到心理门诊进行咨询的人数有3000多人,通过精神分析获得治疗。她认为特殊儿童的保护性因素最多涉及的动物是猫和狗,因此昆虫独特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助力特殊儿童与社会建立联系。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童松博士后、呼奂老师、陈绚老师和研究生李钰琪相继发表各自观点,阐述相关学术知识。

 

童松认为昆虫是植物、动物的桥梁,可以通过心理信息学来获得新的研究点。呼奂认为有理论支持模仿昆虫的动作开展舞动治疗,可以尝试干预效果研究,同时在喂养昆虫的过程中也可以开展生命教育。陈绚认为国外已经有研究表明蟋蟀可以降低焦虑水平、提升认知功能,并提出动物辅助干预技术对发展障碍儿童或处境不利儿童有积极作用,可以尝试不同种类昆虫干预效果的对比研究以及通过昆虫的多姿多彩来研究色彩心理学的作用。李钰琪提出特殊儿童关注昆虫的行为可以提升注意力、增加互动合作机会,可以通过环境心理学来研究人与昆虫的交互效果。最后,昆虫实验班学生代表王亚林和蒋艳芳分享了自己在实验班的学习体验,并表示她们通过实验班可以学习更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设计昆虫教学康复辅具,建设昆虫主题心理治疗室等,这些经验都将会对培养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上一条: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参加2023(成都平原经济区)都市圈文旅人才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

下一条:经济管理学院举行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