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讲坛 >> 正文

法管学院特邀何雪松教授开展“面向乡村振兴的社会工作”专题讲座

  • 浏览量:
  • 日期:22-05-25 09:00
  • 作者:郑霖
  • 来源: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审核人:刘克稳

本网讯(文/郑霖、图/丁木乃)2022年5月20日下午,全国MSW教指委委员、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何雪松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在行知楼125教室为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带来“面向乡村振兴的社会工作”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程勇教授主持,社工系教师及2019级、2020级和2021级社会工作专业聆听了此次讲座。

何雪松教授在讲座一开始便开宗明义,提出面向乡村振兴的社会工作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已完成,中国是人口过亿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理论实践能给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新思路。二是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能推动共同富裕积极有为。目前我们强调注重发展性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一个新兴理论视角和和实践模式。三是数字化乡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目前我国注重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何雪松教授指出国家战略引领社会工作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有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同时也存在结构性挑战,如性别平等、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在政策方面给出了指导方针。我们社会工作发展方向要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现实,在乡村振兴中关注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裕,聚焦县域,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同时分类举例讲解了振兴策略。

何雪松教授主张社会工作用城乡社会学的视角参与乡村振兴。系统讲解城乡社会学的点线面体,论述城乡的双向流动关系以及城乡依存度。让我们了解到乡村振兴是城乡共享发展,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力社会、分类施策、适度介入实现共建共享。何雪松教授分析了社会工作的结构性机会,目前国家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介入,同时社会工作应有新的定义,我们应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真实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新定义:有思想的数据科学+有价值的行动科学。

最后何雪松教授阐述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目的是强化城乡联结。提出实现此目标应做到“三相结合”“双重自觉”,微观干预与宏观推进相结合、长期扎根与短期介入相结合、对内激活与对外拓展相结合以及实践自觉、理论自觉。社工系学生在聆听了何雪松教授讲座内容后还积极提出自己思考关心的问题希望能听到何雪松教授的见解,何雪松教授也结合专业知识和社工实务经验,热情、真诚的回答学生的提问。何雪松教授的精彩讲座赢得了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为我们提供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新的视角,系统为我们讲解通过城乡社会学视角切入城乡问题,今天的专题学术讲座使全体师生对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考。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社科活动月”第二次专题活动

下一条:【“对标竞进攻坚年”主题宣传】生命科学学院:林学学科团队教师学术光彩助推学科建设——“党员+”助力林学学科科研基础研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