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期:2022年11月06日
二.时间:中国时间13:00-17:40
三.会议方式:线上(国外专家) 线下(国内专家)
注:线下会议情况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决定,如果受疫情防控要求所限,将转成线上会议。
四.会议地址:
1.会议平台:VOOV/腾讯
入会账号:604 147 485
会议二维码:
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ofpD0OSX9UBM
2.Zoom 会议 (仅应急使用)
Zoom 入会账号:498 775 4169
Zoom 入会密码:2020
线下会议地址:金海棠大酒店五号楼七楼会议厅
五.主办和承办方
乐山师范学院 主办
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 承办
六、参会人员名单
国外特邀专家名单(按照国家英文首字母为序):
1.卡玛·尤拉(Dasho Karma Ura)博士/教授,不丹,不丹和国民幸福研究中心执行主席
2.默罕默德·萨奇夫(Mohd Saqib) 教授,印度,中国印度经济文化合作机构秘书长
3.尤巴拉杰·香格罗拉(Yubaraj Sangroula)教授,尼泊尔,加德满都法学院执行院长、前尼泊尔国家检察总长,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4.哈尔格(Khadga KC)教授,尼泊尔,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国际关系和外交学院教授,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5.乌彭德拉·高塔姆 (Upendra Gautam),尼泊尔,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秘书长,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6.苏雷什·夏玛(Suresh Sharma),尼泊尔,Checkmate安全服务机构主任,尼泊尔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7.阿布贝克尔·穆罕默德(Abubakr Muhammad)博士/教授,巴基斯坦,拉合尔管理科学大学水资源信息与技术中心主任
8.鲁赫萨娜·哈桑(Rukhsana Hassan)教授,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对外语言大学中文系
9.卢克斯曼·西里瓦丹(Luxman Siriwardane),斯里兰卡,探路者基金会主任,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国内特邀专家名单:
1.陈甬军,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教授/博士
2.成锡忠,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研究员
3.戴永红,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深圳大学环孟加拉湾地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
4.邓常春,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
5.龙兴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世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
6.李好,成都市行政学院科技处处长,教授/博士
7.韩德江,乐山师范学院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研究员
8.杨瑶君,乐山师范学院,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主任,教授/博士:
9.金澎,乐山师范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10.郭剑英,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11.刘军荣,乐山师范学院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
12.伊姆兰 (Imran) 博士 (巴基斯坦) ,乐山师范学院外籍博士,跨喜马拉雅研究中心研究员。
七.背景介绍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使命。中国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并在2021年成功让7亿多人摆脱贫困,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在人类历史创造了奇迹,举世瞩目。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提出,中国将本着开放包容精神,同愿意参与的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在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加强合作。
产业减贫国际合作首先是国际产业合作。产业减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减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国际产业减贫合作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国际产业合作增强跨喜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自主脱贫能力,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实现该地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政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并发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为了跨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分享我国减贫经验,学术探讨减贫机制与路径,为此,我校特举办2022年“跨喜马拉雅地区产业减贫合作”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拟从中国减贫经验出发,从跨喜马拉雅地区区域国际产业合作角度促进跨喜地区减贫为主题,推动区域国际产业合作,加速跨喜地区减贫进程。
本次“跨喜马拉雅地区产业减贫合作”国际研讨会征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列的研究领域:
1、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
(1)中国减贫智慧与历程
(2)中国减贫政策与路径
2、跨喜马拉雅地区减贫现状
(3)跨喜马拉雅区域贫困社会根源
(4)跨喜马拉雅区域贫困数据与特征
3、跨喜马拉雅地区产业减贫合作
(5)区域产业减贫国际合作的现状
(6)区域产业减贫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与机制
(7)区域产业减贫国际合作的图景